为深化教学改革、提升教师智能化素养,学院计算机基础教研室于2月20日开展新学期“开学第一课”教学研讨活动,活动主要就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教学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、研讨,为新学期教学工作注入新动能。
活动伊始,李佩逊教师以《人工智能导论》课程为例,通过说课形式展示了如何将前沿技术融入课堂教学。提出以“场景项目驱动+案例实操”为核心的教学模式,结合生成式AI辅助工具,帮助学生在各种场景下的AI技能提升,引发热烈讨论。郭芷言、邓亚君两位老师也积极分享了她们对《信息技术》这门课程的认识,并从教学重点、教学目标以及AI赋能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教师们就AI赋能课程设计、技术资源整合及学生能力培养等问题展开探讨,现场学术氛围十分浓厚。
学院副院长马放副教授就本学期WPS“1+X”职业技能认证考试进行动员部署,就推广方向、宣传对象以及如何与教学内容进行融合,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等问题,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释义。同时,要求全体任课教师鼓励学生自愿参加WPS“1+X”职业技能(中级)认证考试。
在专题研讨环节中,大家围绕“人工智能+X”跨学科课程建设展开头脑风暴。针对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,与会教师达成共识:通过信息技术课程融合人工智能导论课程,让学生能直观、真切感受到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联系、以及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,建设校企协同的AI教学平台。
通过这次“开学第一课”教研活动,大家认识到,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,教师团队需主动拥抱变革:一方面深耕教学内容创新,打造“金课”;另一方面强化自身数字素养,成为智教引领、产教融合型教师。通过交流研讨,职教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碰撞,大家明确了新学期的教学改革方向,未来将持续推动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、智慧化升级,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技能型人才提供坚实保障。
撰稿:邓亚君
张 甜
摄影:范瑜臻
编辑:曹 玲
审核:仲文昌